վƣ֯
绰18605964662
QQ233326508
䣺233326508@qq.com
ַwww.dedecms51.com
ַʡƽ˳Դб

学佛,不是学佛的样子,是学佛的道德。佛具何德?佛善能“放下”。

  放下,何解?放下不是放下你的工作、事业;你的父母、亲人;你的钱包、支票。然后穿上破衣服,走到大街上,跪在地上向行人说:“行行好吧,给点吃的吧,我是学佛的啊。”因为你不是出家人,你有你的社会责任和义务,难道逃避责任和义务不是一种罪过吗?

  所谓“放下”,是放下心中的烦恼爱欲,执著分别。所谓“提得起,放得下”,提得起道心,放得下烦恼;提得起正念,放得下邪心;提得起慈悲,放得下仇怨;提得起宽容,放得下计较;提得起生死,放得下名利;提得起智慧,放得下情欲;提得起一心平等,放得下凡圣分别。

  首先,放得下利欲:许多人虽然标榜学佛,可是一旦做了点好事,就喜欢别人赞叹他;做了点布施,就要求别人给他刻碑立传;诵经念佛,也要求三宝给他许多许多的功德。这不是学佛,这是另一种方式的功利主义,这不是修养自己,这是在跟佛法做生意。以欲得之心学佛,这不能修养深厚的德操,依然使人役役于名利烦恼之间而已。所以只有放下利欲,不求回报,无心而做的人,才是大德。所谓“人到无求品自高”。

       其次,放得下虚名:有的人虽然淡泊利欲,有相当的德操,清洁而居,但是却因此而养成好洁之癖,看不起他人,我慢心重,自标为高德,因此与人群格格不入,令人敬而远之。所以,古人也有句话,“淡名利者,未必尽断名利之情”。虽然淡泊利欲,却仍有虚名心在,我慢心在,这依然不是佛道,只能称为贤人。

       最后,放得下分别:有的人虽然淡泊利欲,不爱虚名,可谓名利情尽,烦恼消融。这算是高德了吧?可是若心存分别,仍不算是佛家至上境界,虽能了生死,仍不能入世化生。佛家最上乘境界,不但要无憎爱分别,无得失分别,无男女分别,更重要的,要无凡圣分别。圣凡是相对而言,对凡称圣,对圣说凡。可是一旦到达了佛的圣境,圣在哪里呢,因为佛视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佛,佛是已了的众生,众生是未来的佛陀。所以佛家说“心佛众生三无差别”。到此境界,真是放得下,大自在,任运生法,随缘不变,应运化生。佛能如此,佛能不厌生死,不恋涅槃,一心平等,凡圣无别。所以说佛有大德,善能“放下”。

       文说至此,我们当自思量,我等善能“放下”否?当然我们不能一下子放下到佛那样,但是至少我们应当知道,从哪放,路头要识得,才不会走入歧途。

——无是子

ߣadmin    ʱ䣺2011-01-05 09:39
Copyright © 2002-2014 ֯ģ Ȩ ICP1002942

Email379144319@qq.comϵ绰15020217966 ַʡƽ˳Դб Power by ֯